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小史-8846威尼斯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小史-8846威尼斯

2021-09-01|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五四运动后,赴欧留学出现了空前的热潮,一大批中国的爱国知识青年为寻找国家的出路,到法国、德国、比利时勤工俭学。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基本上都是16-30岁的青年。他们中间有我国最早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有当年“五四”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和积极分子。

他们到法国后,有的先工后学,有的先学后工,有的边工边读。据1920年月调查,当时有四五百人进入70多家工厂,约 670人进入巴黎及各地30多个学校。他们受到法国工人、青年、友好人士的欢迎和关切,广泛地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实际。有些青年则着重锻炼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例如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就是这样。

湖南留学生以蔡和森为领袖,组织了名为“工学世界社”的社团,蔡和森信仰马克思主义,他研究马克思主义也较深刻;四川留学生成立了以赵世炎为首的“劳动学会派”,赵世炎在国内已经加入北京共产党小组。两派经常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决定筹备成立共产党组织。1921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成立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其成员包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等人。之后为团结广大留法的青年学生,周总理、赵世炎等人经过认真考虑,决定筹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6月18日早晨,来自法国、比利时、德国的三国青年留学生代表汇聚一堂,在巴黎西郊举行了“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的正式代表有18人,代表全欧洲30多位少共党员,他们是:赵世炎、任卓宣、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傅钟、袁庆云、王凌汉、萧朴生、萧子璋、佘立亚、汪泽楷、尹宽、李慰农和郑超麟。

宣布开会后,周恩来提议大家一起宣誓,他说,我们参加建党的人要宣誓,以后入党的人也要宣誓。成立大会开得很民主,允许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争执不下的问题就投票解决。大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党名。大家要组织的是“共产主义青年联盟”,是少年人的组织,当时汉语少年与青年合用,与会者主张组织名称为“少年共产党”。周恩来反对,主张名称为“少年共产团”,理由是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共产党,中国已经有一个陈独秀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了,不能再有一个“少年共产党”了。周恩来说的话也是根据陈独秀的意见,陈独秀对周恩来说,国内已成立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党不能有两个,你们最好加入法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支部。周恩来的想法是,我们这个团体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做青年工作的,应当叫“共产主义青年团”或者“少年共产团”,但多数人认为“少年共产党”已经足够区别了,最后投票表决,结果是大多数赞成用“少年共产党”之名。

会议内容有3项,一是讨论和通过了周恩来报告的党纲和党章,并通过了将这一组织定名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决定;二是选举了领导成员,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为宣传委员,李维汉为组织委员,领导机构就设在赵世炎常住的旅馆——巴黎戈德弗鲁大街17号;三是讨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各项工作。

“少共”成立之后的半年,成员就由30多人发展到了72人,其中旅法58人、旅德8人、旅比6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的事报给在上海的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后,陈独秀发来指示,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个下属支部。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少共”召开了临时代表大会,到会代表42人。大会是在法国警察分局的一间会议室召开的。因为“少共”成员袁庆云住在那一带,与警察都比较熟,以中国学生开会的名义租了间会议室,法国人听不懂中国话,只要不唱《国际歌》,大家说什么都行。大会讨论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旅欧支部的团章和其他议案,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上,“少共”正式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并创刊《少年》。当时勤工俭学的旅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够。为争取这些进步青年,“少共”专门创办了《少年》作为机关刊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进步青年。

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

1923年夏天,由“少共”成员萧朴生、汪泽楷介绍,邓小平被发展成为“少共”成员。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和法国人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

到了1924年初,为适应国民大革命发展的需要,旅欧少年共产党决定创办《赤光》刊物。其实无论是《少年》还是《赤光》,文章都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政治素养。由于该刊物鲜明的战斗性,在青年留学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之后我党的壮大坚定了基础。

旅欧共产党组织成立之后,留法学生在兴办革命刊物、 开展党团组织、建立华工总会、指导反帝斗争、推进国共一致阵线等一系列任务中接受了艰辛的锻炼,逐渐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实际阅历的干部。经过国际疾风骤雨般的革命考验和艰辛卓绝的斗争锻炼,众多留法学生逐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骨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坚力量。

1925年6月下旬,五卅运动爆发,为支援国内革命,大批的旅欧党团员纷纷回国参加革命斗争。而留在西欧的少数团员则加入当地的共产主义组织,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尽管旅欧少年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早已结束,但他们的光辉历程仍然照耀无数中国青年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中共旅欧支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摇篮,它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党内培养的青年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1.《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述略》,《团结报》2018年9月27日

2.李维汉:《回忆新民学会》,《历史研究》1979年第3期

3.朱洪:《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与旅欧少年共产党的成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4.蒋国海、刘园园:《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建立与主要活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5.吴跃农:《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的前前后后》,《文史春秋》2018年11期

6.红网系列视频:《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


国务院部门网站
教育部相关网站
驻外使(领)馆
网站地图